冀东抗日根据地--盘山
邵小渊

盘山古称盘龙山,位于天津市蓟县,是燕山山脉的著名山峰。

盘山自然风景旖旎,以山势耸拔、涧深谷邃、怪石奇松、清泉秀木、寺庙古塔著称,素有“东五台山”之誉。盘山古迹颇多,名胜有三盘、五峰、八石、七十二寺、一行宫之说。三盘中,上盘松胜、中盘石胜、下盘水胜;五峰中,主峰挂月峰海拔864米,奇特陡峭,峰顶上锐下削似初抽竹笋。紫盖峰形如伞盖,山中“诸刹龙脉”多从此发出。舞剑峰、自来峰、九华峰也各有胜景。八石中,摇动石长8尺,重19吨,于千像寺北山岗上;蟒石黑磷片片,形如石蟒,在少林寺东南山坡上;悬空石、夹木石、蚧蟆石、晾甲石、天井石、将军石各具特色。

魏晋时期,佛教传入我国,盘山修建了法兴寺。唐代以来,辟山建寺72座,玲珑宝塔13座及许多亭台楼阁,山上留有不少历代名人题刻。据《盘山志》记载:魏武帝、唐太宗、辽太宗、金世祖、清康熙、乾隆等皇帝曾到此游览。据《蓟州志》记载,清乾隆年间,历时数年,占地6000亩,修建了静寄山庄盘山行宫。山庄外八景有天成寺、万松寺、千像寺、云罩寺、盘谷寺、舞剑台、紫盖峰、浮石舫;内八景是太古云岚、四面芙蓉、贞观遗踪、层岩飞翠、清虚玉宇、镜圆常照、众音松吹、静寄山庄。山庄正殿悬乾隆御笔“知乐仁处”匾。清高宗、仁宗曾多次宿此山庄。清嘉庆18年后,清朝皇帝不再来此,山庄荒废。后匪患战火连绵,寺庙被毁,盘山行宫荡然无存。

我曾三上盘山,感受最深的是1967年夏。在山脚下,肃静的盘山烈士陵园依山而建,总面积300亩,富有民族风格,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单位。园内陈列馆、纪念馆展示盘山抗日军民对敌斗争事迹和文物。松柏林中,有烈士墓170多座,烈士们的英灵与巍巍青山共存。园中聚灵石重几十吨,石缝中侧柏参差、四季长绿。园后苍松翠柏环抱着一座几十米高的烈士纪念碑,碑上刻有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“光荣烈士永垂不朽”。

走出陵园,正是“万壑有声含晚簌,数峰无语立斜阳”。步入山谷,树木繁荫,满目碧绿。嫩绿、翠绿、草绿、深绿、墨绿……绿色,这充满生命力的希望之色,是盘山夏季最鲜明的色彩。山谷宁静的溪潭边,到处怪石嶙峋,巨石奇容,似狮、如虎、像鹰,或卧或立。弯弯的山道两旁,林木茂密,枝杈交错,橡、槭、枫、栌、椴、栎、榆、桦、松、柏……以及各种果树,数不胜数。走了一阵,山路越来越陡。望望前方,峰峦叠嶂、一山更比一山高,不见主峰的影子。此时,太阳西下,暖融融的夕阳余辉,透过山间的林木缝隙,照着匆匆行进的人。“蝉噪林愈静,鸟鸣山更幽”。幽静的大山中,天黑的又早又急。走着走着,山间的暮色愈染愈浓,烟树迷离,偶尔听见几声清脆的鸟啼。山风吹来,略带凉意。四周静谧,一切都堕入沉寂而神秘的黑暗里。忽然,头顶上传来急促的狗叫。借着手电的光束,我们拾阶而上,登上巨大的岩石。周围草木丛生,奇松异石,长满苔藓,有石砌的院墙和石屋3间。护林老大爷问明来意,留下我们。晚饭后,群山黝黑,山风习习,明月皎洁,繁星点点。我们一边纳凉,一边听老人讲盘山趣闻轶事。他深沉地说,清朝那光景,盘山峰峰云烟笼罩,古木森森,遮天蔽日,路险苔滑,泉水喷涌,豺狼出没。盘山风水好,乾隆皇帝曾赞叹:“早知有盘山,何必游江南”。每年盛夏,乾隆都要来此避暑。可是好景不长。清代后期,寺庙渐渐被毁,失去了昔日的光彩。抗战时期,聂荣臻手下的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创建了盘山抗日根据地。他机智善战、神出鬼没地活动在这一带。1941年包森率部伏击日军并生擒了一日本宪兵队长,这家伙是日本天皇的侄子,震动了日本内阁。小鬼子急红了眼,调集日伪军1000多人扫荡盘山,实行灭绝人性的“三光政策”,放火烧山,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火光映红了整个山区。好端端的盘山,遭到毁灭性的破坏,草木成灰、寺庙被烧、泉水断流、鸟兽绝迹,所剩古木稀少,只留下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头,真是罪孽深重啊!现盘山的林木绝大多数是建国后当地政府实行封山育林,成片植种的。

第二天,晨光熹微、早雾迷蒙,大大小小的山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。按老人指点的方向,我们穿过荆棘丛生、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,从中路向主峰挺进。登上一座山顶时,乳白色的朝霞刚散,重重山峰上弥漫着一层紫红的轻纱,百道金光从遥远的群山峰顶直射淡淡的蓝天,太阳绽出火红的光圈。瞬间,一轮红日从远山中跃出,向群峰洒满金光,给人间带来温暖。

趁着观日出的喜悦,我们继续向有小塔的主峰前进。正像护林老人所说,盘山主峰挂月峰与别的山峰不一样,它山势险峻,整个巨石山体四面刀削一般,悬崖绝壁、峻峭雄奇。踏过几百级陡峭的石阶,终于登上了顶峰。峰顶是天然的石平台,约20米见方,中央有一座古石塔。据《蓟州志》记载,此塔是唐延和元年,智源禅师捐资所建。塔前有一棵千年古柏,虽历经雨雪风霜,仍苍劲青翠,蟠曲翳天。史书有述:明将戚继光当年镇守蓟州时,曾登上挂月峰,在塔旁吟诗抒怀。站在主峰近观,平台四周峭壁缝中,茁壮地生长着几棵碗口粗的苍松,虬枝繁叶、傲视环宇,巍然屹立,浩然正气充满天地之间。奇松围绕呵护着古石塔,为绝顶平添了几分灵气。往松下看,崖壁耸立、峡壑深邃,笔直的青褐色岩石,直落到百米多深的涧底,令人头晕目眩。山风时而从深涧旋转而上,冷飕飕的凉气扑面。向松上望,苍鹰在不远处盘旋,忽上忽下,时近时远。顿足远眺,山连山,峰连峰,山峰竞秀,林木葱茏,绿透心田。半山腰,云雾缭绕,或浓或淡,若隐若现。山峰上,无数苍翠的盘山松,博采日月山川之精华,或老干虬枝、蟠龙苍劲;或昂首挺立、俊秀刚健;或飘逸潇洒、半截舒展,浓郁滴翠、仪姿万千。站在峰巅,置身于千岩万壑之中,使人顿悟:盘山雄浑博大,巨石是它的风骨;松柏是它的灵魂;山泉是它的血脉,这一切构成了盘山的秀美与阳刚。环顾诸峰,峰顶寺庙残垣断壁历历在目,它们是中华近代历史兴衰的见证。如果这些古迹不毁于战火,将给神奇的盘山增添多少秀色啊!愿人类永远不燃战火,万物繁衍,人与自然和谐共存。

如今的盘山更加秀美,人们可从东路、西路和中路,沿众多的寺庙遗址、景点登上主峰。这三条路宛如三条飘带,从顶峰至山下。上山时,石阶像断续相连的天梯,竖在隐现于薄雾之中的山峰上;下山时,石阶似飘忽弯曲的玉带,移入峡谷间的浓荫处。东路千像寺后有契真洞,洞内有佛刻,洞口有历代书法石刻,乃天津地区现存大型石窟之一。1982年,西路重建了天成寺,立乾隆皇帝御制《游盘山记》石碑,读碑可知清朝盘山之盛景。盘山还修复了不少庙宇、楼台,恢复了石趣园等许多景点,兴建了上山缆车,开辟成旅游避暑胜地,被誉为京东第一山。商务印书馆影印《中华名胜——盘山》,将盘山列为全国15大名山之一。

--摘自《社科报》

[ 关闭窗口 ]